把握实时脉搏 关注行业热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技术解读 > 正文

缓冲包装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2-11-13 来源:网络
 点击:
  虽然缓冲包装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缓冲包装设计理论与方法目前还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Newton所提出的破损边界表征物品易损度的方法是建立在把包装件看成单自由度线性包装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但实际的产品,尤其是精密的电子仪器,具有多个脆弱元件,且不同的冲击频率、波形对产品产生不同的冲击放大率,产品的不同响应又对产品的脆弱元件形成不同的激励及冲击放大率。因此,作为缓冲包装设计的重要依据的脆值评价方法,其本身还有待发展,但至今尚未有更具权威性、更合理的试验理论和方法问世。

第二、在包装工程中,按单自由度处理问题,除了具有它的实用性和简单性外。在研究包装动力学的基本规律上也是十分重要的。但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产品都可以看作具有无限个自由度,即使仅考虑有限的几个脆弱元件,很多物品包装也必须按2个或多个自由度处理,才能提供合理的包装设计。基本情况有2种:一种是包装内容物本身就是个多自由度系统,如某些仪器设备等,它们的质量、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大小和分布与缓冲包装系统相当,如果强行简化成单自由度系统,就可引起较大的误差;另一种是大包装中又有分包装,如采用集装箱运输等。但目前的国内外标准中尚未列入多自由度包装问题。  

第三、在包装设计过程中,由于太注重于缓冲而忽视了防振包装。前述的缓冲包装设计六步法的第四步‘衬垫材料的计算’中便提出应考虑冲击和振动相协调的问题,然而只有缓冲设计部分才有标准可参照,至于防振包装部分则没有任何标准可以使用。许多实际产品破损案例的调查与分析表明,随着商品运输设备和装卸技术的发展,冲击往往不是产品破损的主要原因,破损往往是由振动引起的。但目前防振包装技术研究不足,或者说缓冲和防振未能很好地进行组合设计。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在缓冲设计后,只校核包装系统会不会发生共振,或只是利用隔振原理进行被动隔振设计;第二,利用冲击脆值作为一次超越损坏来进行设计,但实际上很多元件是在重复载荷条件下发生损坏的。鉴于上述,防震包装设计尚需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第四、前述的缓冲包装设计的五步法或六步法均属“定值设计法’的范畴。当缓冲包装满足设计条件时,定值设计法认为包装产品是绝对安全的,否则认为是绝对不安全的。实际上,流通环境条件、缓冲材料性能、缓冲衬垫几何参数、产品脆值等设计参数都具有随机变化的特征,含有大量的主观和客观不确定性,难以确切表征产品缓冲包装的适合程度。因而缓冲包装产品的防护能力应当用概率来描述,笔者认为建立缓冲包装的概率设计方法是十分适当和必要的。

更多缓冲包装信息请至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expert)

上一篇:石材打蜡防水的相关处理流程
下一篇:卓远健康石材“稀世珍品”即将华丽面世

分享到:
收藏